杨广即位时,其父隋文帝杨坚留下了丰厚的身家,国库充盈,完全经得起杨广挥霍,因此在杨广的不懈努力之下,隋王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而杨广在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对付门阀士族等事情上太过激进,以至于百姓怨声载道,而士族也不再支持他,因此隋王朝很快迎来了灭亡。
个人认为杨广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悲情皇帝,要不是他在某些事情上用力过猛,堂堂大隋决对不会亡国。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少有大才,未及弱冠便统军南征,很快就灭掉了南陈,国家再度统一。后来被杨坚任命为扬州总管,主管南方军政,期间平定了南方的叛乱。
(相关资料图)
杨坚对杨广的所作所为非常满意,满意到直接废掉了太子杨勇,将杨广扶上了太子的宝座。
民众的背叛
刚刚统一不久的隋朝,天下大定,百姓富足,这应该是一个盛世的开端。
彼时的南北方刚刚统一,但是双方的分裂却早已长达百年之久。因此南北两方的敌视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消弭的。有鉴于此,杨广下令开挖大运河,加强南北的沟通,再有就是将南方富庶的物产运送到北方。
对于当时的国情来说,这是一个大工程,最快也要十多年才能完成,然而在杨广这里,他大量的征集民夫,仅仅用了六年,就完成了这条大运河,同时而来的,则是运河两岸的累累白骨。
隋朝建立之初,定都长安,这里是关陇贵族的大本营,杨坚杨广父子每天都处于他人的包围之下。杨广即位后,为摆脱关陇贵族集团,便令太仆杨素前去营建东都洛阳,因为滥用民力,洛阳城下依旧是堆满了白骨。
士族的不满
自秦汉时起,世家大族便把控着朝堂,而寒门士子几乎没有出头之地。
为笼络天下英才,也为了将士族门阀的影响力降低,杨广开始施行科举制度,以此来代替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使得杨广受到了寒门士子的拥护,但是世家门阀与杨广渐行渐远,有点得不偿失了。
远征高句丽
因为门阀士族对朝廷影响太大,因此必须把他们打压到彻底臣服。而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在军中。想要消除他们的影响,那么只能是这些家将等彻底死光。
杨广选择了远征高句丽来实现他的想法,他还设立了"受降使"这个官职,规定高句丽投降后便不得再进攻。然而高句丽却利用这个漏洞假投降,当隋军接近后再攻击,使得隋军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而杨广不惜三次亲征高句丽,使得国内天怒人怨,百姓纷纷造反。而早就等待多时的士族也举起了反旗,盛极一时的大隋王朝很快风雨飘摇,直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