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十分赏识他,因一次意外韩信逃跑,萧何听说后便去追韩信,回来后向刘邦引荐韩信,说韩信这种人才不可多得,假如想要夺得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韩信被刘邦任用后,很快地显现出军事天分,帮助刘邦夺得天下。若没有萧何向刘邦引荐韩信,韩信的军事天分不知何时才能被人发现,韩信也不知何时才能遇到一位贤主。
韩信被重用是因为萧何,被处死也是因为萧何,没有萧何,他的一生会是平平淡淡,在随便一个地方谋得一个小官职,便可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但韩信本就不是一个能安于现状的人,早年在亭长家蹭饭,韩信能因为一顿饭怒而离去,怎么可能忍受胯下之辱?怎么能接受自己的平庸?遇见萧何算是他的幸运,让他能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秦末汉初,淮阴有一个名叫韩信的年轻人,生活孤苦,被人瞧不起,因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经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只有城下的一位漂母可怜他给他饭吃。陈胜、吴广起义后,投奔项梁,后又跟随项羽,屡次给项羽献计不予采纳。又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
(相关资料图)
韩信画像
萧何月下追韩信
西汉建立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也对曾经侮辱过他的人加以赏赐,由此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那为什么韩信会因叛反而被萧何处死呢?不管怎么说刘邦能任用韩信,让其能在军事方面大放异彩,韩信理应感激才对。
汉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利用计策把韩信引到陈地准备袭击他。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听从钟离昧的计策后还是被刘邦抓了起来,改封他为淮阴侯。说到底刘邦还是怕韩信,畏惧他的才能,不然韩信作为一个和他出生入死的人,怎可能因为有人说韩信造反,他就听信了呢?原本韩信并无造反之心,但刘邦畏惧他,经常装病不参与朝见或跟随出行,就使得韩信日益怨恨,闷闷不乐。
影视剧中韩信
汉十年,钜鹿郡守反叛,韩信暗地里协助他,韩信的一位家臣的弟弟上书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和萧何谋划,将韩信抓住处死。
韩信若采纳蒯通的计谋,刘邦怎能够灭掉他?韩信当时没有采纳,大抵是觉得刘邦会念及旧情,毕竟是开国功臣,刘邦会对他更加重用,没想到却落得这样的结局。其实若没有韩信,天下便会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刘邦也不会建立西汉。但是自古帝王总多疑,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被"黄袍加身"后,便把同他一起造反的大臣们遣散回家,赵匡胤觉得"黄袍加身"既然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那么必定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刘邦亦是如此,韩信虽是大汉王朝的恩公,但韩信太过于厉害,让刘邦不放心,就刘邦来说,多有负于韩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