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话说韩信从项羽处跳槽到刘邦处,心里在盘算自己的生平所学可以展现一番,出人意料的是,刘邦对韩信的到来并不感冒,机缘巧合下他韩信遇到了他的伯乐---萧何。随着长时间接触,萧何被韩信的军事才能所折服,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他指挥战斗,但是韩信的军事理论及天下形势的分析还是让他眼睛一亮,于是谏言刘邦,希望刘邦能对韩信委以重任,刘邦依旧不以为然,后韩信见明主难遇,就打算离开,萧何就在后面追韩信,刘邦一听连萧何都走了,以为他的谏言没有被自己采纳,而负气离去,次日萧何与韩信回到军营,刘邦才慢慢展开他的愁容,后萧何更是用自己的身家性命为韩信作保,刘邦这才真正审视眼前的韩信,那么萧何为什么会下这么大的赌注?
首先,汉军急需突破困境。萧何推荐韩信首先一条就是刘邦很需要人帮他突破困境。刘邦手下东部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背井离乡,到了汉中,当时算是偏远地区了,想家啊。好多人都逃亡了,甚至有将军逃亡的。刘邦是头疼的不行不行的。想拿回关中吧,章邯他们几个在那儿把这门儿呢,就是条件对等的干架,刘邦也不定能打过人家啊,现在地理上又处于劣势。真是耗不起,又干不过,你说焦心不焦心?
其次,韩信真有本事。韩信从项羽阵营偷偷溜过来,开始也不受重用,算是个迎宾员吧。后来犯了事,马上被砍头了,算他点子正,正好看到夏侯婴过来,谁都知道那是刘邦眼前红人啊。韩信大喊:汉王难道不想得天下吗,为嘛要杀壮士?夏侯婴觉得奇怪,放了他,考察了一下,举荐给刘邦,刘邦也没太当回事,弄了个粮草官当当,这就相当于孙悟空当了个弼马温啊。正好这粮草官很萧何打交道很多,萧何考察了一下,认定是个人才,还不是一般的人才,怎么说呢:国士无双。别的可以怀疑,不要怀疑萧何的眼光。
最后,刘邦手下的诸将原因。萧何对刘邦手下主要将领可以说是非常了解。都是平民出身,识字的都不多,虽然作战勇猛,但是说到带兵打仗,可以算是都是可造之才,可用之材,但是又都不能担起突破现有困境的重任。曹参,萧何最了解了,老部下,打仗行不?行。有没有奇谋良策?没有。樊哙,勇猛不?勇猛,鸿门宴上怼项羽,有几个敢的。甚至樊哙政治上也蛮成熟的,作为一个武将在拿下咸阳的时候劝刘邦别被纸醉金迷的生活夺了志向。有办法回关中不?没有。周勃等人呢,虽然性格各异,都是没办法给刘邦一个出路的人。所有这些,不但萧何知道,刘邦知道,汉军上下也都知道。大家需要有个人,带来希望,带来惊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