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清朝与明朝和谈,筹码崇祯也比较认可,但为何最终谈判破裂?
只要我们提到明朝,出现的话都是不和亲、不割地、不议和。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明朝曾经与蒙古俺答汗部、后金政权、清朝议和。然而,明代却始终不能放下中国上层国家的气势。事实上,这种外交逻辑的死亡是为了面对唐宋、元、明、清等一系列政权。明朝和清朝的条件都很适合,明朝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同意?
先来看看皇太极提了哪些条件:1、两国有吉凶大事,须当互相遣使庆吊;2、每岁明朝馈清国金万两,银百万两,清国馈明人参千斤、貂皮千张;3、清朝一方的满洲人、蒙古人、汉人,朝鲜人进入明境者须捕送于清;明之叛人进入清境者亦须捕送于明;4、各君其国,以宁远双树铺中间土岭为明国界,以塔山为清国界,以连山为适中之地,进行互市贸易。
其实这样的提议也无可厚非,要知道当时的东北地区依然全部都沦陷到了后金政权的手中,答不答应都在别人的手中,其实无非就是一句话而已。不过这件事情让明朝当时的东林党人知道了,他们十分愤慨,在他们看来,后金的那些女真族人都是野蛮人,竟然要求和明朝平起平坐,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由于官员怨声载道,崇祯皇帝不想担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至于和谈,当然就此结束,辽东的使团没有等到结果,灰溜溜的回来了。明朝最后一次缓解两线作战的机会,就此失去。两年之后,当李自成的大军进逼北京时,明朝最后的精锐关宁军还在山海关前线,而山海关的部队已经因为欠饷十四个月而没有了机动力,不知道崇祯在自杀之前回望一生,会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错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