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正文

孙传庭打的李自成仅余18骑,为何5年后反被其追击400里而亡

2023-03-18 14:43:1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俗话说"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世事难料、波云诡异,在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上更是如此,稍有不慎百年王朝就有可能禁不住风雨飘摇而支离破碎。明朝末年的诸多大危机中,农民军的问题是关系着大明王朝生死存亡的最大问题之一。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从天启皇帝朱由校手中接过了"烂摊子"后,没有破罐子破摔,励精图治誓要挽大厦于将倾,而明末大将辈出,洪承畴、孙承宗、曹文诏、卢象升、袁崇焕、毛文龙、祖大寿等等都是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将才,其中名将孙传庭曾经击杀上一代闯王高迎祥,甚至打的新闯王李自成仅剩18骑。

大明精锐骑兵

孙传庭击杀李自成部,使其仅余18骑的事情发生在崇祯十一年,而孙传庭被李自成击败追杀400余里,后身亡的时间是崇祯十六年。小编不仅要问,为何这仅仅过了5年,明朝官军和民军的争斗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占据优势,几乎将陕西境内民军问题彻底的解决的大明军队,却如此迅速就溃亡了呢?


(资料图片)

理想主义的崇祯皇帝

在明末民乱问题还没有全面爆发之时,朝堂之上已有声音和计划要去剿灭民军了。崇祯九年,孙传庭主动请缨前往陕西,彼时洪承畴、卢象升等名将均在陕西。与民军的对战形势还算良好,毕竟名将在此,民军就更显得乌合了。而且孙传庭治军颇有一套,屯田养军,以秦养秦,军力和粮饷都很充裕,战斗力自然不俗。

文武双全的孙传庭主动请缨

当时陕西境内势力较大的民军是闯王高迎祥,其曾经想要出关中进入中原,被卢象升的天雄军痛击,只得回秦地修养,后不断想要滋扰西安,意图夺取。而孙传庭得知其作战意图后,便在汉中通关中的要道子午谷埋伏,在黑水峪中以逸待劳,后成功击杀了闯王高迎祥,此一战后才有了后来的新闯王李自成。

子午谷之战

崇祯十一年,民军中有号为"过天星"、"混天星"的队伍路过孙传庭的防区,孙传庭抓住机会利用地形优势,采取机动作战、兵分多路,围点打援的战术手段,多次击溃民军队伍和其援军。后又与主战秦地的洪承畴协作,击溃闯王李自成,李自成的队伍遭受此大败,仅剩18名骑兵苦战,才突围才逃出生天。

明末危局无人能破

明末的天灾人祸共同作用于大明王朝,这个王朝凭借着仅有的求生本能苟延残喘着,国力孱弱、辽东战事和民军作乱等等问题是的崇祯皇帝焦头烂额却有心无力。而另一边闯王李自成一呼百应,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喜迎闯王,一时间是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明末几大名将也是无力招架,只得硬撑,往往还得应付来自崇祯皇帝和朝野的压力,在此不作细表。

悲情皇帝朱由检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势大难平,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了孙传庭,让其再率军剿灭闯军。然而,经过了5年时间,李自成不仅休养生息重振旗鼓,而且得到了关中、中原各地的响应,加之河南等地连年大旱、蝗灾,脱籍从盗者甚多,使得民军的力量不断壮大。而反观孙传庭代表的大明,天灾不止、国库空虚、东林党争、辽东激战、将帅不合等等问题不断消耗着其国力,崇祯皇帝又刚愎自用,易爆易怒,能力撑不起"野心",容易犯战略性错误。崇祯十六年八月,在崇祯皇帝的多次催战下,孙传庭改变了谨慎出战防守为主的策略,率10万军贸然出战,结果在汝城一战中兵败被李自成军狂追400余里,甚是狼狈,数天之后便被渭南被击杀了,大明王朝最后一点家底子就这样被糟蹋了,故而在《明史》中有云"(孙)传庭死而明亡矣"。正所谓,一场战役或许决定不了一场战争的,但最重要的那场可以!

标签:

要闻